5家龙头券商2026年A股研判出炉:牛市有望持续 风格更均衡
“三中一华”和国泰海通证券等龙头券商的2026年A股研判悉数出炉。整体来看,头部券商对明年A股的行情,均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乐观,牛市延续是主流观点。
中信建投证券便指出,A股牛市有望持续,本轮牛市以政策转向为起点,以流动性改善为核心,2026年这些支持牛市的核心逻辑预计仍将延续甚至强化。
“展望2026年,A股‘9.24’以来的震荡上行行情仍有望延续。国际货币秩序重构逻辑进一步强化、AI革命进入应用关键期、我国创新产业迎来业绩兑现等上述趋势,将继续支持中国资产表现。”中金公司称。
国泰海通证券进一步指出,2026年中国“转型牛”的升势远未结束。中国经济转型、无风险收益下沉与资本市场改革,将放大牛市思维,市场高度有望超出共识,并挑战十年前高。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头部券商提醒投资者,2026年A股的市场风格有望进一步均衡。
例如,中金公司便表示,虽然当前全球宏观环境及创新产业趋势等仍然相对利好成长风格,但成长领域经历一年多上涨后,估值也有较多提升。2026年A股市场风格可能更趋于均衡,驱动这一切换的催化,主要来自经历过去三年去产能周期,叠加“反内卷”等政策推进,越来越多顺周期行业有望接近供需平衡。
“2026年A股牛市有望持续,预计指数依然震荡上行但涨幅放缓,投资者需更加关注基本面改善和景气验证。同时,应警惕科技板块结构性/阶段性回调风险,资源品很可能成为A股在科技主线后一条新的主线方向。”中信建投证券称。
不过,华泰证券提醒投资者,明年市场风格进入再均衡而非切换。一方面,2026年末成长与价值的业绩剪刀差仍未反转;另一方面,价值风格相关政策和企业盈利预期改善仍需蓄力。
A股上市公司正陆续从本国敞口的本土化企业转型为全球敞口的跨国公司,中国资本市场也正从新兴市场逐步转型为成熟市场,A股不仅是中国的A股,也是全球的A股。
接下来,“十五五”期间,中企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的位置有望进一步抬升,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这是A股行情迈向低波动慢牛的基础。
展望2026年,从大势研判来看,A股全球营收敞口企业已不局限于少数公司,而是足以推动整个A股的行情,未来A股的基本面要放在全球市场需求去看,而不是单看本土需求。
在此框架下,中美签署贸易协议、美国中期选举等两个节点可能将2026年的行情划为三段。其中,在中美签署协议后到美国中期选举前,这个阶段是做多权益市场的黄金期。
从市场流动性来看,追求稳健回报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应该是未来资本市场增量流动性格局的核心特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A股宽基指数波动率步入长期下行趋势;工具型产品逐步抢占传统主观多头产品市场份额,可能会阶段性放大局部板块和主题的波动,但并不影响大局。
配置方面,从行业角度来看,三大线索值得重视:一是资源/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升级,把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持续抬升;二是中企出海与全球化,大幅打开利润增长想象空间和市值天花板;三是AI进一步拓宽商业化应用版图,延续科技板块的趋势,并放大中国企业相对竞争优势。
展望2026年,A股自“9.24”以来的震荡上行行情仍有望延续,但经历一定估值修复后,基本面重要性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国际货币秩序重构逻辑进一步强化,AI革命进入应用关键期,我国创新产业迎来业绩兑现,上述趋势将继续支持中国资产表现。
其中,2026年A股基本面重要性继续提升,全球资金和国内居民资金动向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结合行业供需延续改善的判断,明年非金融盈利增速有望提升,金融领域有一定的基数影响,预计2026年全A盈利增长可能在4.7%左右,结构上,高景气和临近业绩改善拐点的行业增多,且新经济领域在市场权重提升,建议关注AI创新产业趋势的影响扩散,产能周期视角下拐点和弹性机会增多,以及产业出海等结构性亮点。
同时,A股整体估值仍在合理区间,资金面有望继续活跃。当前全球资金仍然低配中国,关注国际资金配置再平衡的力量,国内居民资金的配置需求已被赚钱效应激活,叠加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2026年股市资金面有望保持活跃。
节奏上,2026年市场可能前升后稳,防范“波动”。2025年底至2026年上半年,中外流动性宽松周期共振,以及成长产业高景气有望支持市场升势;资金活跃及估值抬升背景下,需关注波动率的可能提升及与基本面的匹配节奏。
配置上,“谋新”延续,“温差”收敛。当前全球宏观环境及创新产业趋势等仍然相对利好成长风格,但成长领域经历一年多上涨后,估值也有较多提升。2026年A股市场风格可能更趋于均衡,驱动这一切换的催化,主要来自经历过去三年去产能周期,叠加“反内卷”等政策推进,越来越多顺周期行业有望接近供需平衡。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景气成长,二是外需突围,三是周期反转。
展望2026年,A股牛市有望持续,预计指数依然震荡上行但涨幅放缓,投资者更加关注基本面改善和景气验证。同时,应警惕科技板块结构性/阶段性回调风险,资源品很可能成为A股在科技主线后一条新的主线方向。
具体而言,本轮牛市以政策转向为起点,以流动性改善为核心,2026年这些支持牛市的核心逻辑预计仍将延续甚至强化。当前市场已经进入牛市中期,权益资产性价比已经有所下降,短期涨幅过大容易导致牛市过早见顶,提前结束。
行情节奏上,A股正进入景气验证关键期。该阶段指数依然震荡上行但涨幅放缓,经济基本面改善或新兴产业/赛道业绩释放消化偏高的估值水平;这一阶段可能出现风格切换行情,估值高企但增速预期下调板块可能出现阶段性调整,基本面预期改善的品种领涨市场,景气投资风格占优。
配置上,行业方面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新能源、有色金属、基础化工、石油石化、非银、军工、机械设备、计算机等。主题方面,可重点关注新材料、固态电池、商业航天、核电等。
去年的“9.24”以来,A股本轮上涨行情主要由充裕的股市流动性带来的估值扩张驱动,行情的拐点出现,并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展望2026年,盈利周期上行的预期能否逐步兑现将是决定上涨行情的持续性关键。
对2026年的A股表现,有四大核心判断:第一,盈利周期或有弹性回升。得益于渐行渐近的产能周期与库存周期拐点,盈利周期有望于明年上半年步入复苏通道,修复弹性的预期差与胜负手在于地产周期与企业出海,当前两者均现积极信号。
第二,相对估值仍有抬升空间。当前中证800相对发达市场、其他新兴市场的前向PE TTM较历史高点仍有提升空间,中国资产仍具备相对吸引力,增量资金不构成行情约束。
第三,明年市场风格进入再均衡而非切换。年初以来成长风格持续走强,当前成长相对价值的风格偏离来到历史高位。首先,2025年中以来私募量化小盘产品火热,小盘/成长风格或已较为拥挤;其次,当前公募基金TMT仓位集中度已来到历史高位,在资金增量进入“小平台期”背景下,筹码有一定松动压力;再次,当前美元及长端美债对降息周期计入或较多,若后续美联储降息节奏低于预期,海外流动性或承压。
不过,预计当前市场风格或逐步转向均衡而非切换。一方面,2026年末成长与价值的业绩剪刀差仍未反转;另一方面,价值风格相关政策和企业盈利预期改善仍需蓄力。
第四,可关注七大投资线索:一是政策周期,“十五五”规划元年重视内需、科技、安全和绿色转型等,政策主线也将映射市场主线;二是技术周期,AI应用逐步进入“奇点时刻”;三是地产周期,有望于明年中周期筑底企稳,是当前市场最大的预期差之一;四是产能周期,明年中企稳,关注出清及准出清行业;五是库存周期,消费率提升和全球制造业周期回升是两大抓手;六是能源周期,结构性供需错配下能源价格有望上涨;七是资本市场改革,公募基金生态变革下配置变迁,此外关注国有资产并购重组和资产证券化。
展望2026年,中国“转型牛”的升势远未结束,中国经济转型、无风险收益下沉与资本市场改革,放大牛市思维,市场高度有望超出共识,挑战十年前高。
接下来,“转型牛”有三大动力:一是无风险收益下沉。两类“刚兑”打破,一方面,城镇化高速度增长过去,传统资产预期回报难复往昔;另一方面,高收益无风险的金融资产消减,社会资本“找资产”与资产管理需求出现历史性拐点,增量入市远未结束。
二是资本市场改革。改革改变的是社会对待中国资产/市场的价值观念。以“新国九条”为起点的基础制度改革有力提振中国市场的可投资性;引入中长期资本和构建稳市机制,极大提高中国市场应对风险和波动的能力。
三是中国转型发展的确定性提高。传统经济增长从“L型”一竖走向一横;新技术/新产业涌现,资本开支扩张;中国制造业进入全球化发展的周期,由此经济预期和资产回报率有望触底回升。
配置方面,中国市场重估是广泛的,科技与非科技都有机会,从杠铃策略转向质量策略。新兴科技是主线,周期消费看转型,继续看好金融股。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